湖北日報網消息(通訊員 凡丹)近年來,素有“觸摸世界窗口”美稱的展覽業,作為城市經濟增長點越來越受到重視。農業展會是農業經濟發展的“風向標”和“助推器”,以其獨特的形式促進一二三產業的有機融合。作為華中地區規模最大的武漢農博會——肩負著用“新”服務“三農”的責任,創新產品營銷方式,打造優勢產業,努力助推農博會這場“探尋與變革”。
由農業部、湖北省政府主辦,武漢市政府、湖北省農業廳承辦的第十四屆中國武漢農業博覽會將于2017年11月17日移師至中部最大、全國第三的展覽場館——武漢漢陽國博中心舉辦,展覽面積從2.5萬增至6萬平方米,展覽面積全國前三。展區也從9大展區增至15大展區,從8大活動增至12大活動,參展品種從1.5萬增至2.5萬余種,參展企業從2000家增至4000家……這場巨變中的農博會,將給湖北現代農業發展、“三農”以及市民帶來什么,讓我們一探究竟:
承載力強 產業鏈條覆蓋更突出
據了解,本次農博會展區規劃覆蓋農業各個領域,讓農博會與農業生產、農民需求、農村發展緊密相連。
掃掃二維碼提交貸款申請、去家門口體驗智能網點早已不再是發達城市的特權,現代金融便利也正在為農民謀福利。本屆農博會新增設了農村金融展區,參展企業主要是金融、投資及擔保機構,用“新金融”“微網點”“隨心貸”“云速貸”等服務,開展銀村共建,打造線上“微官網”,滿足新型農村實際要求。同時,還新增了農業機械、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新能源、休閑農業、農產品加工包裝及檢測展區和農產品冷鏈物流等內容,囊括了農業全產業鏈,即種植(農業生產資料)、生產(農機)、深加工(包裝機械和檢測設備)、儲存(農產品冷鏈物流)、銷售(互聯網+農業)等整條線的串聯,集中展現從田園到餐桌的可追溯體系,給“舌尖上的安全”撐起保護傘。
除了農業專業板塊展區“爭奇斗艷”,外省及國際農產品更是“平分秋色”。屆時,匯集全國20多個省和覆蓋東南亞、歐洲、北美、非洲等近40多個國家的進口深加工農產品相約農博會現場,將精心描繪美食袖珍地圖,引爆吃貨們的味蕾。眾多省外、國外企業和本土品牌通過農博會平臺展示和交流,進一步助推湖北農產品走出去。
聯動辦展 會展體驗與貿易對接更突出
“走!周末去農博會玩” 這是組委會增加市民體驗感的方向。手機黨可邊逛農博會邊感受3D全景下的展區導覽,體驗全信息化方式的農博;花卉苗木展區的園藝盆景、休閑農業板塊的微景觀、省外及國際展區的“美食地圖”、農民專業合作社展區的特色產品……讓專業采購商直面對接農業全產業,給市民呈現吃、喝、玩、樂、購、體驗。
農博會期間,組委會除了組織美麗鄉村建設與休閑農業發展高峰論壇、“互聯網+品牌農業”論壇等展研互動的高峰論壇,還精心策劃武漢市鄉村休閑游美食擂臺賽、市民下鄉政策推介會、現場限時優惠搶購等互動活動,讓綠水青山、特色農產品、送實惠活動引導觀眾更“親農、助農、愛農”,真正詮釋“農民節日”、“市民節日”的內涵。
農博會一頭連著農企、農民,另一頭連著專業采購商和市民。聯動辦展,突出產銷對接、訂單合作及互聯網+。本屆農博會將組織10萬名國內外農產品專業采購商、經銷商、投資商、電商、商超、農貿市場等將前來參會,建立電子名片系統,完善農博會觀眾數據庫,運用大數據分析觀眾喜好的產品、品牌以及參加農博會的體驗習慣,用科技和市場指導生產,切實為參展農業企業服務。
多元化服務 產業示范與科普教育更突出
為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增加農博會的科普教育,擴大了休閑農業和農業科技板塊的展覽面積,休閑農業展區覆蓋中部六省休閑農莊、生態景點、農耕民俗以及農業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場通過微景觀、VR體驗、全息影像等還原場景,增加觀眾的體驗感和留戀。農業科技展區集觀光旅游、農業科技、農事體驗的展示,不僅是農業科技產品的集中體現,更是重點突出技術應用、成果轉化,在產業內容上,由單一的種植養殖,向育苗、加工、銷售以及互聯網+等產業鏈的轉化;在科技成果上,將科技成果轉化為新技術、新產品,形成新產業、新業態。
往屆農博會一直在武漢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展覽面積有限,周邊交通壓力大、停車位緊張。隨著農博會檔次提升、規模擴大和全產業鏈的融合,多元化、信息化、科技化對農博會提出更高的要求。第十四屆武漢農博會喬遷至國博舉辦,以產業為依托,以創意為包裝,以“農味”為支撐,勇做農業會展的引領者和服務“三農”的擔當者,致力打造一個融新、融美、融經濟和現代農業發展于一體農業盛會,向黨的十九大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