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餐桌上的農產品更為綠色、健康,正在成為中國人對農產品共同的追求。但由于綠色有機食品對產地和環境的要求高,綠色有機食品大多分布在邊遠地區,而消費主力群體又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為了有效解決這一供需的矛盾,減少中間環節,給省城合肥市民提供更多質優價廉的綠色有機農產品,由合肥市人民政府、安徽省農委、安徽省商務廳和安徽省教育廳共同主辦的2017合肥農產品產銷對接會將于12月8日-11日在安徽國際會展中心舉行。
本屆農產品對接會已經是第七屆,全省各地市的優質農產品集中呈現,特別是農民專業合作社群體占了本次大會參展商的30%,帶來了很多優質無公害的綠色農產品。
一個農場主與他的有機麻晚紅米
潛山縣義海家庭農場的農場主叫徐義海,本屆對接會他的“獨門秘笈”——有機麻晚水稻紅香米將在安慶展區中的A122展位展銷。早在2008年,徐義海就承包了本村1300畝的農田,成為種糧大戶。隨后,他到江西井岡山市實地考察紅米種植,回來后就種起了這種紅米,成立了義海家庭農場。
紅米起源于中國,距今大約有千年的歷史,其外皮呈紫紅色,內心紅色,糯性,米粒特長,有香氣,含有多種微量元素,是在大米中液體深層紅色霉菌發酵而成的一種大米。紅米中的微量元素鋅、銅、鐵、硒、鉬、鈣錳等含量比普通稻(白)米高。
“對接會上展出的有機麻晚紅米具有傳統麻晚口感好、香味濃等優點,而且產量大幅提高。” 徐義海說,他在幾年前大費周折地取得傳統麻晚品種后,聘請農技專家對其改良,取得了成功。目前,他又在紅米稻田搞起了稻鴨共育,在110畝的紅米稻田里,放養了2000多只鴨子。稻田里養鴨,鴨子吃活蟲和雜草,鴨糞又是有機肥料。所以在種植這個品種上基本不使用化肥、農藥,正好契合有機稻種植要求。另外,除了稻鴨共育,還有稻蝦共作、稻鱉共生等綜合種養基地1200多畝,義海家庭農場基地已經通過國家有機轉換產品認證。
“張瞎子”在農村
開創的千萬元養殖事業
安徽省望江縣德康專業養雞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合作社位于望江縣高士鎮武昌村。法人代表是張結海。因為他總是戴著一副厚厚鏡片的眼鏡,看文字都要貼近鏡片才能勉強讀出來,所以在農村,人們習慣性地叫他“張瞎子”。然而,正是這樣一位低視力殘疾人,卻在農村開創了千萬元的養殖事業,正帶領著廣大群眾共同致富。
這次農產品對接會,張結海帶著他的生態散養雞和土雞蛋及其他無公害農產品來到了合肥。經過幾年來的發展和建設,合作社建有雞舍14棟,山場散養基地2個,蛋雞存欄達40000只、年出欄生態雞2萬多只。合作社成立以來,產品遠銷上海、浙江、江蘇等地,已經成為擁有約350戶規模養殖戶的合作社。
淮南大通農民的雙孢菇
及種植保溫裝置榮獲國家專利
雙孢菇,菌絲銀白色,子實體多單生,圓正、菌蓋厚、不易開傘,菌柄中粗較直短,菌肉白色,組織結實,肉質肥厚。原生于歐洲及北美洲,人工栽培則約始于17世紀的法國等地。
淮南市運澤雙孢菇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為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生產基地位于大通區食用菌示范園。淮南市運澤雙孢菇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實踐中摸索出一套保溫裝置國家專利,合作社理事長趙明是雙孢菇種植保溫裝置研發這項國家專利的主導人。“去年,利用這一新型的保溫裝置專利技術,雙孢菇種植大棚溫度得以保持,在嚴寒天氣下,不僅沒有減產,產量還提高了20%”趙明介紹說。在本月8日開始的農產品對接會上,合作社將帶著他們的“珍品”——圓潤飽滿、白皙緊致、風味鮮美、營養多元、口感豐富的“菌潤牌”雙孢菇亮相于省城消費者面前。
12月8-11日,在安徽國際會展中心,還有更多特色優質的農產品等你來品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