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年來,一種新的展覽模式正風靡全球,以家的形式,與美的享受,融進了人們的生活,它既是傳統展會的必然進步,又是藝術生活的精神支柱,它就是酒店型藝術博覽會,現已被眾多國家所熟知和認可,其受歡迎程度要遠高于傳統的展會模式。
深圳城市藝術博覽會現場
深圳城市藝術博覽會組委會在舉辦過三屆這種展會形式后,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向民眾發起了相關活動調查,從數據統計結果來看,國內許多民眾對酒店型藝術博覽會概念模糊,了解甚少。但是90%的受訪者表示對這種新穎獨特的展覽形式十分感興趣并且非常樂意參與。其中酒店藝博會充滿“家”的氛圍、美的感觀,別具特色的客房展示,私密而高雅、精致而獨特,輕松而享受等特色最為吸引觀眾。
那么,到底什么是酒店型藝術博覽會呢?顧名思義,酒店藝術博覽會就是以酒店客房為依托,將精美、高品味的藝術品,布置于酒店客房內的一種全新的藝術展覽形式,倡導“讓藝術融入生活,讓藝術改變生活”的理念。被布置于酒店客房內的藝術品以貼近人們家居生活為主,風格繁多,包羅萬象,規格齊全,含中西繪畫、雕塑、攝影、設計、擺件等中、小幅藝術作品。滿足各類人群的需求和選擇,符合現代人們的視覺和精神享受。相比于傳統展會模式,酒店型藝術博覽會更受藝術圈的青睞,它使得藝術更加落地,更加接近生活,其最大的好處莫過于能讓觀眾和買家有身臨其境的體驗,做到真正親近藝術,在家的氛圍中感受藝術。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酒店型藝術博覽會,我們專門整理了相關資料。
酒店藝博會的發展
酒店藝博會的概念最早要追溯到1994年紐約的格萊美西國際藝術博覽會。當時“第一屆格萊美西國際藝術博覽會”由Colin De Land, Pat Hearn,Matthew Marks和 Paul Morris四人發起,舉辦地點是在曼哈頓的格萊美西酒店。創始人將40多間酒店客房策劃改造成了臨時的藝術展示空間,他們的辦展初衷就是利用這恰似日常生活空間的酒店客房來展示各類藝術作品,為客人構建出一個可以想象作品情境的有效平臺,而不是局限禁錮在典型傳統的白墻展館空間瀏覽藝術。
在格萊美西酒店順利舉辦后,辦展地點遷移至馬爾蒙莊園酒店,一直持續到1998年。1999年再次轉至新的位置(1913年曾轟動世界的紐約69兵團的軍械庫展覽地點),并且重新命名為軍械庫藝術博覽會,之后一如既往地發展、擴大、搬遷。
此舉對美國其他富裕城市的發展有著重要引領作用,譬如已經盛行多年的邁阿密酒店藝博會。當然,除了美國,日本、韓國、臺灣皆為酒店藝博會的先驅者,也令其他各地爭相效仿。1945之后的日本當代藝術一直聚焦在市場和學術的鎂光燈下,熠熠生輝。“ART OSAKA”就是日本在2002年興起的一個酒店式藝術博覽會,至今已經舉辦過14屆。每年均有數十個國家的知名畫廊、藝術機構攜帶國際知名藝術家和新銳青年藝術者作品參加展覽。一間間酒店客房被臨時改造成華美的畫廊空間,每位參展商都以其獨特的藝術審美標準結合酒店客房的環境精心布置自己的藝術作品。展品內容豐富包羅萬象,新老藏家皆被邀請至現場進行交流交易,藝術愛好者們游覽徜徉于各個客房,盡情挑選購買自己最喜愛的藝術品,同時還能與在場藝術家進行面對面溝通交流,藝術與生活真正做到了親密無間。日本酒店藝博會市場運作長達數十載,有著相對豐富成熟的經驗,因此,逐漸成為亞洲各大地區新起的酒店藝博會爭相學習的典范。
隨著酒店型藝術博覽會發展的形式迅速擴張,受到業界熱情追捧和認可,澳大利亞也興起了酒店藝博會。2014年首屆“1883春天藝術博覽會”在墨爾本最古老的酒店The Hotel Windsor(溫莎酒店)舉辦。它既傳承了紐約格萊美酒店藝博會的眾多特點,也發揮著自身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每年都會在酒店客房內展出澳大利亞、新西蘭及不同地區的眾多優秀當代作品。
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新加坡,毫無疑問也是藝術品投資市場中最具發展潛力的國家。大多數的新加坡人對藝術品興趣濃厚,幾乎人人都喜愛為家庭添置不同品種的藝術品。2014年于新加坡五星級豪華酒店 Pan Pacific Hotel 舉辦的第二屆 “Bank Art Fair”,展會現場共邀請到50多家畫廊參加,每位參展商各占據一間獨立展廳,充分利用酒店場地氛圍以及環境優勢,精心布置展示出各自獨具風格的藝術作品,他們的宗旨是為了扶持未來新興藝術家,與此同時也是為了促進新加坡藝術市場的繁榮發展。其主要目的是希望培養更多獨家和親民的藝術作品,在酒店房間里展出能得到最佳視覺體驗效果。據調查顯示,“Bank Art Fair” 在展會期間出售的藝術作品價格普遍于1000$——3000$之間,低成本、高質量的審美消費讓眾多藝術愛好者紛至沓來。此外,Pan Pacific Hotel 地理位置優越,緊密鄰近新加坡購物中心,每日均有大量人流,從而也使得它們每年至少都能贏得3萬觀賞人次。
相比 “Bank Art Fair” ,新加坡還有更早的展會,例如“Art Apart”。它不僅是一個精品酒店藝術博覽會,也是一個國際藝術博覽會,它的辦展范圍不限于任何一個固定國家或某一個固定城市,它欲在全球范圍內迅速擴散。“Art Apart”首次于2013年1月于新加坡港麗酒店舉行,而后在2014年10月發展至英國倫敦。因2013-2014年在新加坡舉辦成效顯著,“Art Apart”計劃將于2017在紐約市再次推出,除此之外,巴黎和米蘭的辦展計劃目前也在鋪墊中。“Art Apart”所展示出的大多是當代新興藝術家的作品,涵蓋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內容和充分表現了藝術的多樣性,同時也為當地藝術家提供了作品展示的平臺。
可以說,藝術世界無處不在,藝術品正在不斷改變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們正在走出傳統的展覽模式。而酒店型藝術博覽會這個概念已經遍布全球,不僅在國外如火如荼,酒店藝博會在中國也同
樣舉辦得風生水起。
“東方之珠”香港作為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自然緊隨潮流。“AHAF HK”創始于 2010年,每年固定于馬哥孛羅香港酒店舉辦。“香港2010酒店藝術博覽會” (ASIA TOP GALLERY HOTEL ART FAIR HONG KONG 2010) 當時主要是與韓國合作主辦,初次試水主要向日本、韓國、臺灣等地取經。故而韓國、日本東京、大阪、新加坡、臺灣畫廊展商較多。隨之后期的發展,“AHAF HK”的規模、聲譽不斷擴大,中國內地參展商也逐漸劇增。如今眾所周知的“香港亞洲當代”,它被看做為亞洲酒店藝博會的風向標。它曾在君悅酒店、JW萬酒店、香港港麗酒店等豪華酒店舉辦多次,至今已有八屆舉辦歷史,可謂經驗豐富。亞洲當代藝術總監Mark Saunderson早在之前新聞發布會上就有所表示,他們堅決要扭轉過于保守的展覽模式,為香港的藝術品銷售做出徹底改革,提高效率和增強透明度,力求為參展畫廊以及買家提高更好的服務質量和更高的價值。不可否認的是,香港酒店藝博會的興起確實對中國藝術市場起著極大的推進作用。
說到這里,不得不提到賭王何鴻鮒女何超盈(Sabrina),她不僅是一位專業大藏家,也是商業女精英,當她發現酒店藝博會這一絕佳契機時,頓時萌生了自己創意的想法,說做就做,當機立斷,她果決地要將“酒店藝術博覽會”這股潮流引入澳門,避開傳統的展覽模式,形成一個年輕個性化的藝術展會,為此她也不惜多次親自掃街跑畫廊。就在2016年1月,首屆保利澳門酒店藝術博覽會在何超盈的鼓動支持下順利落下帷幕,近500件青年藝術家的作品成功售出,在當時掀起了一股極其熱烈的反響。
國內酒店藝術博覽會可謂“起步晚,發展快”,近年來在發展城市會展經濟熱潮帶動下,由發達城市相繼舉辦再逐漸滲透發展到二、三線城市,各地興起的勢頭一浪高過一浪,酒店藝博會舉辦的火爆程度出人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從2012年創立的上海城市藝博會,到浙江城市藝博會的試水,再及2016年“藝術南京”轉型的大膽嘗試,7月成都藝術博覽會剛剛落下帷幕,2016第四屆深圳城市藝術博覽會11月再度起航,這都充分說明酒店型藝術博覽會這股藝術熱潮來勢不可阻擋!
多年來藝術展覽活動一直是促進金融、投資、文化、藝術、收藏等等發展的重要促進手段和載體。中國既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富有潛力的市場,同時也是門類齊全的產業大國。巨大的市場需求力,具有豐富的低成本高素質的人力資源,無不推動著創新展覽產業的發展。新型的酒店藝博會打破了傳統模式,將藝術品與家居生活相結合,拉近了藝術感官與生活感官的距離,通過生活化的展示空間,到位的場景設計,以及親切溫馨的參展消費服務全過程,在五星級酒店的客房中進行藝術品鑒欣賞求購洽談,坐擁高雅舒適的欣賞與推介藝術品環境。對參展商而言,白天辦展,晚上休息,食住行足不出戶就能解決,這樣的展會形式相當經濟且實用。
酒店每一個房間都布置藝術品,既可以讓有需求的買家很快融進有家居感的環境,又能給予他們現場陳列藝術產品的感觀享受,將藝術與生活巧妙的結合,展示的效果要比傳統展示的那種空間空曠、搭建簡單的會展顯得更為親切祥和。
從大眾藏家的追捧和藝術愛好群體的選擇趨勢來看,酒店藝博會正一步步地實踐證明,它確確實實被城市藝術市場迫切需要。新型的展覽模式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整個中國藝術圈,發展趨勢刻不容緩。在未來,這種新穎討巧的展覽方式還將走的更遠。它帶給城市一種別樣的風情魅力,為大眾親近藝術、貼近生活,加強人文藝術素養,增添了更多的色彩,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
注:深圳城市藝術博覽會版權所有
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摘編,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