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絲綢之路國際生態產業博覽會暨綠色有機產品(張掖)交易會新聞發布會現場
央廣網蘭州9月9日消息 公元609年,隋煬帝在現張掖市焉支山舉行“萬國博覽會”,開創了世界性博覽會的先河。9月9日-12日,張掖市第三屆絲綢之路國際生態產業博覽會暨綠色有機產品(張掖)交易會(下稱“張交會”)即將開幕,這是記者從8日上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的。
張掖市副市長趙學忠致辭,張掖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趙開智主持。承辦方誼和永邦(北京)會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韓曉虹發言。
中國西部唯一一個生態農業國際性展會明日開幕
張掖位于中國西部,甘肅省河西走廊,史書記載“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自古有“塞上江南”“金張掖”之美譽,如今是“一帶一路”和“絲綢之路”沿線咽喉要道,西北重要立體交通樞紐之一。作為2016敦煌文博會的系列活動,本屆“張交會”備受矚目。
據介紹,本屆“張交會”規模40000平米,目前共計742個展位,有來自福建、遼寧、山東等28個省市的400余家企業,以及來自南亞、東南亞各國,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各國的22家農業企業參展商在“張交會”上參展。展示范圍涵蓋綠色有機農產品和畜牧產品的養殖種植、加工、產品檢測、銷售,儲運包裝設備、生態旅游、文化、戶外休閑運動產品,電子商務等多個領域。
據趙學忠介紹,本次展會以“開放開發、綠色生態、合作共贏”為主題,展會期間還將舉辦生態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第二屆中國·金花寨小米文化發展論壇、張掖綠色有機產品推介會暨中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協會央聯企業食品保障分會產銷(張掖)對接會、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經貿洽談會等一系列活動。經過前兩屆的發展,“張交會”已經發展成為集生態農業、現代農業和現代旅游業全產業鏈的國際性博覽會,已經初步具備影響力,得到了中亞、西亞、歐洲等地國際專業機構、商業協會和國內客商的肯定和贊譽。
張掖為何能把“張交會”打造成國際性展會?
“‘張交會’是張掖舉辦的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影響最廣泛的國際性會展示”趙學忠說,他認為,張掖發展生態農業兼具“得天時、接地利、聚人和”多方面因素,張掖自身具備的農業條件使得農副產品品質上乘,可以遠銷各國;張掖當地的農民專業化、市場化程度較高,農業專業合作社等組織充分發揮作用,積極發展科技農業、電商等新農業,讓張掖探索出了種植業、養殖業、菌業循環綠色農業新模式。張掖玉米制種已在全國領先,發芽率高達98%,畜禽養殖、高原夏菜、中藥材、林果業等優勢產業也在甘肅省獨具特色。張掖目前已經成為西北最大的牛肉生產基地,甘州區也被確定為“全國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和“全國21個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示范區”之一。
成熟的現代農業模式,加上日趨完善的航空、動車、公路等立體交通運輸,輻射甘肅周邊省市、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冷鏈物流,以及各國、各省的參展商,為“張交會”發展成為國際性展會提供了保障,“張交會”的舉辦也將為張掖農業經濟和社會多元化發展交流提供更大的機遇。
張掖正在打造“南有廣交會、北有張交會”的戰略愿景
正如韓曉虹所說:“經過兩屆展會的積累,已經形成了‘張交會’這個品牌,境外15個國家和地區、國內31個省市區的千余家企業參展參會;國內外觀眾累計達20余萬人次;現場交易額累計達5173萬元人民幣,簽約額累計達2.2億元人民幣,意向投資額達30多億元人民幣。”
據悉,張交會將通過五年的培植,完善展區布局,完整產業展示鏈條,提升參展商品質,擴大采購商數量和質量,實現張交會的專業化,積極為張掖及西北地區的參展企業提供平臺。預期于第七屆實現高度國際化目標。在此基礎上,張掖市將把張交會打造成一個集產業化、專業化、國際化、品牌化于一體的生態產業博覽會,實現“南有廣交會、北有張交會”的戰略愿景。(本網記者 張蘭琴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