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外貿展會,第107屆廣交會15日迎來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罕見的采購商潮,進一步增強了業界對中國經濟特別是外貿產業恢復活力的信心與期望。
被稱為中國外貿“晴雨表”和“風向標”的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今年有23359家中國企業參展,展覽面積達113萬平方米,企業參展規模和展覽規模均為歷史之最,市場認為這表明業界對國際市場的信心在增強。
開幕當天,廣交會秘書長王志平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截至15日上午10時,到會客商總數已達18487人,比去年4月春交會有所增長,也超過去年10月秋交會同期水平。這一積極向好的態勢令廣大外貿企業倍感鼓舞。”
參展中國企業也認為今年全球的外貿形勢將好于去年。全球知名的中國白色家電企業海爾集團海外推進本部中東非大區營銷總監張慶福告訴記者,隨著企業自身海外營銷能力的提高,加上看好國際市場前景,海爾這次攜帶了大量新設計的產品參加交易會。
2009年,海爾全球營業額達1243億元人民幣,利潤增長是營業額增長的10倍多。“由于推進品牌和渠道建設,企業去年在歐洲市場的銷售額逆勢增長了49%。今年海爾計劃在中東等新興市場地區取得50%的增長。”張慶福說。
主要生產低壓電器的京仁電子(深圳)有限公司負責人黃蔥蔥表示,一季度企業出口總額已達200多萬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有了明顯轉變,預計全年總體銷售比去年會有較大增長。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一季度外貿進出口總值6178.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4.1%。其中出口3161.7億美元,增長28.7%,而進口3016.8億美元,增幅更高達64.6%,表現出較為良好的發展勢頭。
國際商品貿易在金融危機肆虐之后,出現新一輪復蘇。在各國政府宏觀經濟政策刺激下,國際經濟形勢出現積極變化。
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3月下旬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指出,這一輪世界貿易復蘇的重要特點,是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的內需大幅度增加,拉動了相關經濟體的投資品和中間品的率先回升。
一些參加廣交會的國際采購商認為,中國市場的快速恢復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多方利好。毛里求斯采購商卡拉山德說:“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以及政府通過刺激內需來提振經濟的措施使得全球經濟受益。”
自1982年首次來中國參加廣交會,卡拉山德已成為廣交會“常客”,經常來采購電子產品、家用電器、家具以及裝飾材料等產品。“中國的產品物美價廉,售后服務質量也在不斷改善。全球經濟情況都在好轉,人們更愿意花錢消費,相信今年采購量肯定會比去年有所增長。”
本屆廣交會是在極為復雜的外貿形勢下召開的,參加大會的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金融危機的影響還在繼續,加上貿易摩擦、人民幣匯率等問題的影響,中國外貿形勢不容盲目樂觀。
中國五礦化工商會副會長劉貽南說,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進口的鐵礦石、銅精礦、原油價格普遍上漲,可能給中國經濟造成輸入性通脹壓力;另一方面,這種上漲必然導致中國出口的各類產品價格隨之出現上漲。
在開幕當天的巡視進程中,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鐘山對中國企業一季度的出口成交情況和二季度的訂單接收情況表示高度關注。他說,考慮到國際市場需求以及貿易保護主義、歐美國家對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等因素,中國外貿保持穩定受到負面影響的情況不可低估。
鐘山接受采訪時說,中國政府對此高度重視,除保證去年以來一系列外貿扶持政策的落實外,還將進一步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中國未來仍將把外貿作為推動經濟增長、促進社會和諧、提升國際地位的重要力量,當前中國商務主管部門已就“后危機時代”中國外貿發展戰略這一課題展開深入研究。
在本屆廣交會上,一些中國企業表示,在政府的推動和扶持下,他們希望能通過聯手全球合作者,加快國際貿易市場復蘇進程。
新華社記者 王攀 任沁沁 王亞光
新華網廣州4月15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