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以“一帶一路 共商共建共享”為主題的第六屆中國—亞歐博覽會(以下簡稱亞歐博覽會)在新疆國際會展中心開幕。據組委會統計數據顯示,本屆亞歐博覽會簽訂內外合作項目162個,簽約金額共計2709.43億元,較上屆增長11.98%,共設置4大展區11個展覽題材,服務于“五大中心”建設和新疆優勢產業布局,展覽規模達7萬平方米。
今年適逢“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周年,這對位于“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新疆來說具有特殊意義。亞歐博覽會已成為深化新疆與中亞、西亞、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合作的重要國際平臺。
亞歐博覽會的前身為烏魯木齊對外經濟貿易洽談會(以下簡稱烏洽會),自2011年起,舉辦了十九屆的烏洽會升格為亞歐博覽會。這是新形勢下,黨中央、國務院著眼于進一步擴大我國沿邊開放和向西開放步伐,加快將新疆建設成為我國向西開放的橋頭堡,確保新疆實現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
烏洽會創辦
服務經貿發展大布局
1992年9月2日至10日,第一屆烏魯木齊邊境地方洽談會在新疆烏魯木齊舉辦,吸引了來自全國27個省(區、市)以及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日本等38個國家和地區的貿易代表團,經貿成交總額達17.9億美元。至此,烏洽會成為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標志。
隨著烏洽會的舉辦,按區域位置形成了東有上交會、北有哈洽會、南有廣交會、西有烏洽會的全方位開放新格局。1993年,烏洽會首次吸引境外企業參展。到1996年,已舉辦5屆的烏洽會更名為中國烏魯木齊對外經濟貿易洽談會。在烏洽會組委會看來,這標志著烏洽會定位從單純的邊貿交易轉變為內引外聯、內外同時發展的經貿格局。
2008年成為烏洽會發展歷程上最重要的轉折點。是年,烏洽會上升為“由地方政府搭臺,國家支持舉辦”的地方性展會。這一年也是烏洽會發展歷程中最具有意義的一年。一年后的2009年,烏洽會再次升格為由中國貿促會、商務部等14個部委聯合主辦,面向中亞甚至歐洲的國家級展會。
業內人士認為,烏洽會升級為這一質的飛躍無疑為烏魯木齊對內對外、特別是向西開放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將提升烏魯木齊國際商貿中心的地位,實現多角度、寬領域的對內對外交流合作。
從烏洽會到亞歐博覽會
擴大向西開放的全新布局
2010年,已連續舉辦了19屆的烏洽會完成“告別演出”。在當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后,為進一步促進中國與亞歐各國間多層次、多領域交流合作,推動中國西部大開發和新疆經濟社會發展,中央決定將舉辦19年的烏魯木齊對外經濟貿易洽談會正式升格為中國-亞歐博覽會。
2011年,烏洽會正式更名為中國—亞歐博覽會。從此,中國—亞歐博覽會由地區性、地方性的經濟貿易洽談會升級為國家級、國際性的綜合博覽會。業內人士表示,僅從表面上看,只是一個展會名稱的改變,但其背后卻意義深遠。
與烏洽會不同,升格后的首屆亞歐博覽會采用“4+1”展區劃分模式。四大板塊分別為亞歐板塊、國內板塊、新疆板塊、專業板塊。另外,還設有一個高新技術產品及園區板塊。在專業板塊內,共設置了五個展區,分別是能源環保展區、機電產品展區、建材商品展區和農產品、食品及輕紡產品展區,室外為工程機械和車輛及大型建材展區。
秉承烏洽會的豐厚積淀,首屆亞歐博覽會與“十二五”規劃同步啟幕,既傳承了“交流商品”的內聯特色,也升華了“招商引資”的外引作用,集政治、經貿、科技、文化、外交為一體,奏響了發展與合作的時代樂章。各類企業投資新疆的熱情空前高漲,無論是項目數量還是簽約金額都有較大幅度增長。
共商 共建 共享絲路
形成全新對外開放格局
千年絲路,融通亞歐。在中國—亞歐博覽會的推動下,新疆經濟發展空間已經打開,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已經形成,古老的絲綢之路已煥發出新的活力。
2012年9月2日,第二屆亞歐博覽會舉辦了中國—亞歐經濟發展合作論壇,主題為“和諧發展、合作共贏”,首腦外交是本屆亞歐博覽會最大亮點之一。
2014年9月,在習近平主席提出“一帶一路”倡議這一歷史大背景下舉辦的第四屆亞歐博覽會,聚集了60個國家和地區政要與會。此次展會后,亞歐博覽會采取兩年一屆辦會模式,逢單年以專業展形式推出亞歐國際商品展。2016年是明確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定位后的首屆亞歐博覽會,也是亞歐博覽會“逢五”之年。這屆亞歐博覽會圍繞“一帶一路”的《愿景與行動》,以“共商 共建 共享 絲路:機遇與未來”為主題,在外交平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平臺、經貿合作渠道、展示新疆形象方面的作用得到新的深化和拓展,進一步提升以信息化為支撐的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和品牌化水平,打造了一屆全新版的亞歐博覽會。
據亞歐博覽會有關負責人介紹,近期閉幕的第六屆亞歐博覽會吸引了60多家世界500強、中國500強、行業領軍企業參展。亞歐博覽會的影響力已從中亞輻射到全球,觸角遍及六大洲的50個國家和地區及多個國際組織。
上述業內人士強調,亞歐博覽會成為中國與亞歐各國,特別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共享“一帶一路”發展機遇、實現互利共贏的重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