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現代服務業中的重要部分,會展業近年來的發展可謂一枝獨秀,成為城市活躍市場經濟的重要手段。日前于北京舉行的第三屆中外會展項目合作洽談會,以“創新服務塑造會展品牌價值”為主題,探討中國會展業在發展中如何深化改革,提升行業價值。與會人員就調整政府在展會業中的作用、加快展會市場化進程、推動出境展會事業發展提出了各種建議。
加快展會市場化進程
淡化展會的政府主導色彩、加快展會市場化進程,成為與會人員的共識。有關數據顯示,在2009年的254個規模以上展會中政府具名參與主辦的就有134個,占總數的52.76%。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建設服務型政府。商務部服貿司副司長呂繼堅表示,未來商務部將積極采取措施,加快政府主導型展會的市場化進程,適度調控政府主導型展會。“在會展業的發展中,政府將做好會展經濟的引領者、會展環境的建設者、會展服務的提供商以及會展安全的守護者。”呂繼堅說。
中國城市會議展覽業協會聯盟主席、廈門市會展業協會會長鄭智透露,2012年中國大陸5000平方米以上的展覽會達7035場,總面積達8079萬平方米,數量增長之快、展會面積之大,說明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展覽大國。“但是,我國展會的市場化水平低,市場配制資源的能力弱。有些政府主辦的展會為求形式、求省事不收費;專業化水平低,有些展會"包羅萬象",高端產品與生活日用品并列,大型企業和個體戶同場叫賣,管理能力弱;國際化水平低,很大一部分展會的境外展商、采購商偏少,影響了展覽會的檔次和實效。因此,中國現在還不是展覽強國。”鄭智嚴肅提醒。“中國展覽業要想繼續做大又做強,其出路就在于要堅持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和規范化的辦展原則,學習期間吸收境外展覽業的經驗,引進境外的管理與運營方式,促進會展業的轉型升級,創作出有中國特色的辦展辦會模式。”鄭智總結道。
形成出國展會規模品牌
在國內展會蓬勃發展的同時,我國出國展會事業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據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統計,2012年我國出國展覽數量為1536個,比2006年增長67%,同期展出面積也由31萬平方米增加到69.3萬平方米,增幅超過120%。“這些出國展覽,不僅鞏固了現有貿易合作伙伴關系,而且對開辟新興市場、改善外經貿發展結構、推動多雙邊交流合作等都作出了重要貢獻。”呂繼堅說。
據預測,世界上每年舉辦的各種國際會議多達40萬個,產值超過2800億美元。因此,在今后一段時期內,我國要繼續加強與國外會展企業的深度合作,在場館建設、科技手段、會展流程、人才培養、管理水平等方面實現全方位的全球化。“會展業應積極以各種形式擴大對外開放,主動拓展其他國家的市場,將中國會展企業、會展品牌植入國際市場,增強我國會展業的國際影響力。”呂繼堅建議。
中國中東投資貿易促進中心副總裁艾剛表示,現在中國在中東地區組織的展會數量不少,但單體展會的規模效果還不夠突出,更多是由省市或部委主辦,規模只有幾十家企業。“形成品牌的展會要有規模、有效果,能可持續發展,現在中國在中東地區辦的展會歷史都不算長。如果出境展會不能形成規模,就談不上效率,更談不上品牌。”艾剛感慨道,“如果能由會展業的同仁抱團,合力打造一兩個大的創新品牌,集中優勢,集中資源,展會就可以在雙邊政府的支持下走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道路。”
據悉,中外會展項目合作洽談會創辦于2009年,至今成功舉辦兩屆。兩屆洽談會有500多名國內外會展業人士參加,有300多個項目參與洽談,37個項目在展洽會上達成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