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藝博會:“屬于深圳人自己的藝術盛會”
2014年,一篇震驚圈內的“深圳最后一家畫廊已經倒閉”在各大媒體和朋友圈流傳,大肆宣揚在深圳藝術曲高和寡,無人買單,在這個超級經濟城市無法立足,似乎再次將深圳是文化沙漠藝術不容生存的論調坐實。然而就在2014年11月,第三屆深圳國際藝術博覽會組織了美成畫廊、畫廊城等超過15家深圳本地原創(chuàng)畫廊組團參展。不僅如此,現場更有來自中國大陸、臺灣及海外共70多家畫廊、藝術機構攜數千件海內外原創(chuàng)藝術精品展出,現場人氣火爆,成績在業(yè)界有目共睹,深圳人對藝術的渴望讓外界驚嘆。
文化沙漠之稱不攻而破,事實上,深圳從來不缺藝術。
2004年,深圳引入迄今為止亞洲舉辦的規(guī)模最大的“上善·傳世-畢加索原作展”,265件畢加索原作。2005年全國最大的當代美術館群OCAT當代藝術中心在深圳落戶。2007年被譽為“南方藝術航母”的“深圳22藝術區(qū)” 與寶安F518創(chuàng)意產業(yè)園在深圳高調亮相;2007年天祿琳瑯藝術網上線,推出國內首個藝術品電商平臺。2010年,深圳文交所成功推出我國首個藝術品資產。2014年,中國最大的藝術傳媒機構雅昌在深圳成立首個雅昌藝術中心。在藝術的行當里,深圳的成績與歷史非常驚人。
然而,文化沙漠之稱并非空穴來風,22藝術區(qū)畫廊相繼關閉,藝術家們陸續(xù)離開,細數下來深圳現在竟然沒有在全國叫的響的畫廊,一切的原因,都是因為,深圳缺乏更多為在深圳的藝術買單的人。
深圳的人均GDP早已排在全國之首,然而在深圳賺錢,去外地消費,似乎已經成為深圳人根深蒂固的消費習慣。就連買藝術品也是一樣,深圳有許多藏龍臥虎的大藏家,但是他們大多只在香港和北京買畫。
到底誰是深圳的收藏者?深圳收藏者在哪里?這是整個深圳藝術圈面臨的問題,也是深圳國際藝術博覽會一直最看重的問題。
四年以來,深圳國際藝術博覽會一直在為發(fā)掘和培養(yǎng)藝術收藏人士努力。在市場培育方面,深圳國際藝術博覽會組委會與深圳市企業(yè)聯合會、銀行、藝術機構等高端客戶建立合作關系,并且根據深圳藝術市場現狀,把深圳藝博會的定位由純當代過渡到當代與傳統(tǒng)融合,即面向高端收藏又抓大眾市場,讓深圳國際藝術博覽會更接地氣、更面向大眾。
在參展畫廊挑選方面,積極組織發(fā)動深圳當地畫廊參與,如深圳老牌機構1001畫廊、深圳畫廊城、美成藝術空間、美芬藝術等,并聯手深圳近兩年新成立的畫廊以“深圳藝術空間新勢力”主題展的形式打造專題、專區(qū)的展示平臺,全面呈現深圳藝術新生態(tài),深入交流兩岸藝術市場。
在展出藝術品方面,結合深圳新興城市的特性,引入大量80后、90后的年輕藝術家作品,這些藝術家的個人創(chuàng)作和深圳一樣,都是發(fā)展的最佳時期。現場更聯合多家畫廊推出了名家系列作品,如劉國松、丁雄泉、周春芽、劉野、王沂東、王懷慶、吳冠中等。同時藝博會現場設置了“太太的客廳”等主題分享區(qū),為家庭收藏帶來啟發(fā)和互動。
11月27日,第四屆深圳藝博會即將在深圳會展中心啟幕。愿與廣大藝術愛好者們一起開啟藝術之旅,讓藝術陶冶生活,在收藏中提升藝術涵養(yǎng)、享受藝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