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為期3天的第二十一屆中國國際軟件博覽會(以下簡稱“2017軟博會”)圓滿落幕。
2017軟博會主題為“軟件定義世界 智能引領未來”,作為我國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領域持續舉辦時間最長、效果影響最大的專業展會,本屆軟博會繼往開來,在展商展品篩選、展覽展示方式、會議論壇規格、工作組織機制、品牌傳播影響等方面都實現了諸多創新和突破。
多個“首次”全面創新
2017軟博會推陳出新,在多個方面實現了“首次”。
2017軟博會在展覽展示方面,首次強調“名企+名品”的概念,各主題展館參展企業基本覆蓋了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軟件收入百強等企業,地方展團積極參與。展示產品緊緊圍繞軟博會主題,主要展示工業互聯網、工業軟件、云服務、大數據等對未來新科技發展有前瞻作用的產品。地方展團積極參與。作為預熱活動的中關村(海淀)軟件嘉年華以“軟件點亮智慧生活”為主題,打造了一場大眾參與、互動性強的科技嘉年華。
在行業影響力方面,全球軟件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實現了“高配置”、“超深度”,召開了“軟件的本質與變革”、“中國軟件競爭力百強發布”、“軟件定義智能制造”、“軟件定義未來”和“‘一帶一路’軟件行”等主題,共五場全球軟件產業發展高峰論壇。高峰論壇討論的話題緊跟時代熱點,探討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智能制造等熱門概念。高峰論壇舉辦期間,發布了《工業和信息化藍皮書(2016-2017)》。同期舉辦了17場專業分論壇,涵蓋開源產業、工業技術軟件化、云服務等諸多領域。
在品牌公信力方面,2017軟博會首次舉辦了“軟件之夜頒獎盛典”,組織“全院士”評審團評選出10名“中國國際軟件博覽會金獎”和30名“中國國際軟件博覽會金提名獎”,入圍作品既基本涵蓋了軟件發展的各個領域,也代表了軟件行業的整體水準。
在線下設施方面,場館首次進行了升級改造。2017軟博會以高科技的手段對1號展館進行改造,同時和“智慧軟博”APP聯動,進行多媒體動態展示交流,形成互動交流模式,實現了展覽的可定制與可復用。
在線上擴展方面,首次打造了軟博會在線交易服務平臺,形成線上和線下同步、展館和平臺互通。這種方式為軟博會形成“持續化、常態化”的服務延伸,為打造軟件行業的“交易季”,舉辦一場永不落幕的軟博會,具有積極意義。
聚焦凝聚產業共識
2017軟博會為形成軟件產業共識、提振行業信心發揮了促進作用。
從業內影響力來看,2017軟博會得到了政界、學界的關注和支持。首場全球軟件發展高峰論壇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出席并講話;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主持高峰論壇,北京市代市長陳吉寧代表主辦方致辭。在“軟件之夜頒獎盛典”中,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陳肇雄,北京市副市長陰和俊出席并致辭。近十位兩院院士出席了高峰論壇和“軟件之夜頒獎盛典”。
從會展規模方面看,展出面積2萬平方米,累計參展廠商297家。其中73家企業獨立參展,包括世界、中國百強企業,具體有特斯拉、阿里、奇虎360、微軟、聯想、用友、科大訊飛等企業。15個展團共224家企業以團隊形式參展,地方展團有安徽、寧波、青島、珠海、湖北武漢、大連、成都、甘肅、貴州、河北、黑龍江、廣東、香港、南京、安可聯盟等。參展企業展示各類名優產品與技術超過2000項。
從交易成果看,在線軟博會開設了“正版軟件特賣會、中小企業專場、招投標信息專場、名優新品和產業數據發布專欄”等服務板塊,在線參展企業538家,展示產品2500余款,累計發布供需信息1.4萬余條,累計成交額超過50億元。
從模范效應看,五場全球軟件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圍繞大會主題,探討話題緊扣時代熱點。參與致辭、演講、高端對話的嘉賓來自政府、知名企業、行業協會、兩院和其他研究機構等,嘉賓層次高,聚集效應明顯。“軟件之夜頒獎盛典”向業界全面展示了我國軟件產業比肩世界的創新產品、核心技術和服務,樹立行業風向標?!豆I和信息化藍皮書(2016-2017)》的發布,對政府部門決策、行業協會管理、產業研究及企業發展等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激發社會廣泛關注
2017軟博會引起了媒體和公眾的廣泛關注。
從傳播范圍看,2017軟博會相關新聞報道媒體超過1000家次,傳遞受眾超過1億人次,其中高峰論壇及軟件之夜頒獎盛典通過北京時間、優酷等實現網絡全程直播,直播平臺點擊率將近500萬。“軟博會”相關新聞出現頻率高、傳播度廣,中央電視臺、北京衛視、東方衛視、新華社、人民日報、央廣經濟之聲、央廣中國之聲等專業媒體對2017軟博會進行了深度報道。
2017軟博會的口碑形成了良性循環,累計參展觀眾達到60000余人次,提升了品牌知名度。
2017軟博會在展覽展示方式、品牌傳播影響等方面都實現了諸多創新和突破。
對軟件產業發展成果、趨勢和目標進行了全面的展示,在保障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建設,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速實現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動計劃、大數據等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詮釋了軟件產業的重要作用,為形成“聚焦凝聚產業共識,提振行業信心,激發社會關注”發揮了良好的促進作用。